11月14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创始人兼荣誉经理、博士生导师、翻译学科领军人物柴明颎教授应邀莅临公司,开展题为“专业翻译教与学”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在逸夫楼A2014举行,由3044am永利集团邢星副教授主持。
柴教授从“专业翻译”的“专业”一词导入,抛出“专业学位”的由来问题,从而引出对翻译专业的定位。柴教授表示,专业学位就是职业型学位,是为解决新的社会需求而设立,为了与中职和高职作专业层次区分而定位于专业学位。柴教授讲解了翻译作为一门专业和职业应当如何去定义。谈及翻译专业教学与翻译职业的关系,柴教授认为,翻译职业起步于国际大事件,而专业翻译教学则是翻译职业进程中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产物。随着上世纪中叶,国际组织的建立,职业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
在我国人才培养领域,专业翻译作为一个专业设置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对于国内的翻译教学,柴教授表示,很多院校虽然开设了翻译硕士专业,但是无论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本身还没有真正脱离语言教学范畴,离专业翻译人才培养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对高校而言,做好专业翻译教学设置至关重要。
对学生而言,如何在学好语言的基础上学习专业翻译同样至关重要。今天的专业翻译教学呈现出体系庞大、类别繁多等现状。学生从原来仅仅学习翻译语言向全方位地学习翻译岗位的专业能力延伸,各领域的知识系统以及新技术的运用都成为了今天专业翻译学习的科目。此外,柴教授还着重讲述了MTI学生翻译应当学什么,如何学,要具备哪些能力,以及完成何等训练量等等。他强调,新时代的翻译人才应当具备运用辅助工具来做翻译的能力。对于大家所关心的“人工翻译是否会被机器翻译所取代”,柴教授表示,“人工翻译在可见的未来不会被机器翻译所取代,但是人工翻译将被掌握机器翻译辅助手段的新人工翻译所取代。”
讲座尾声,杨元刚经理对柴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寄语在座的学生,在人机耦合成为翻译发展趋势的今天,应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要练好基本功,学习并利用好新兴翻译技术。
专家简介:
柴明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创始人、荣誉经理,现任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国际组织)理事亚洲太平洋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口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教学与科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国翻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专家等职,创建《东方翻译》杂志并任执行主编、《中国翻译》杂志编委、台湾《编译论丛》杂志编委等职,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同行评议专家。2003年创建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并担任首任经理(2003-2014),同时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翻译学学科带头人,2015年被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国际组织)全体会员选为副主席。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获得者。主持完成国家语委和国家标准委的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2011-2016),出版各类教材、译著20余本,论文50余篇,参加翻译电影10多部,国际组织的文件翻译和多种商务、法律、科技类翻译等。